本文目录一览

1,言春 诗词 一首 赐教

春至有感 一缕春阳晚来亲,含铁之躯丝暖沁。点滴青绿,一圆内尽受春馨。冻融日,万物滋生始为欣。轻扶鬓,重理襟,春种秋实已为近。谢四方宾客,收闲心,茅庐之中定三分。天道酬勤,自古至今!
宋祁《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 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 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 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上行杯 (冯延巳·唐五代) 落梅着雨消残粉, 云重烟轻寒食近。 罗幕遮香, 柳外秋千出画墙。 春山颠倒钗横凤, 飞絮入檐春睡重。 梦里佳期, 只许庭花与月知。 春梦歌 (曹雪芹·清) 警幻仙姑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赠别二首 (杜牧·唐) 之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寒食 (韩翃·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无题 (李商隐·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踏歌词 (刘禹锡·唐)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窗映树鹧鸪鸣。 送别 (王维·唐)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滁州西涧 (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 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坠楼人。 杂诗 无名氏 近寒食雨草萋萋, 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 杜鹃休向耳边啼。 金陵图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行,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阙题 刘 虚 道由白云尽, 春与清溪长。 时有落花至, 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 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 清辉照衣裳。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 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 晴光转绿萍苹。 忽闻歌古调, 归思欲沾巾。

言春 诗词 一首 赐教

2,以牛郎织女为题材的诗歌作品有哪些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唐 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唐 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唐 宋之问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七夕 唐 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他乡七夕 唐 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牵牛织女 七夕 唐 白居易 烟霄微月淡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霄中。 辛未七夕 唐 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归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鹊桥仙 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鹧鸪天 七夕 宋 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二郎神 七夕 宋 柳永 炎光初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鬓相亚。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鹊桥仙 宋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低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七夕醉答君东 明 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清 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七绝·牛郎织女 文 / 渔民愚民 花前月下小桥头, 舞对歌双丽影羞; 喜鹊七夕何处去, 牛郎织女颂千秋!
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鹊桥仙 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孟郊 【古意】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赵璜 【题七夕图】 帝子吹箫上翠微,秋风一曲凤凰归。明年七月重相见,依旧高悬织女机。 卢殷 【七夕】 河耿月凉时,牵牛织女期。欢娱方在此,漏刻竟由谁。定不嫌秋驶,唯当乞夜迟。全胜客子妇,十载泣生离。 李群玉 【感兴四首】 昔窃不死药,奔空有嫦娥。盈盈天上艳,孤洁栖金波。织女了无语,长宵隔银河。轧轧挥素手,几时停玉梭。 李白 【拟古十二首】 青天何历历,明星如白石。黄姑与织女,相去不盈尺。银河无鹊桥,非时将安适。闺人理纨素,游子悲行役。瓶冰知冬寒,霜露欺远客。客似秋叶飞,飘飖不言归。别后罗带长,愁宽去时衣。乘月托宵梦,因之寄金徽。 元稹 【相和歌辞·决绝词三首】 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不愿为庭前红槿枝。七月七日一相见,故心终不移。那能朝开暮飞去,一任东西南北吹。分不两相守,恨不两相思。对面且如此,背面当何知。春风撩乱伯劳语,此时抛去时。握手苦相问,竟不言后期。君情既决绝,妾意已参差。借如死生别,安得长苦悲。 杜甫 【牵牛织女】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神光意难候,此事终蒙胧。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通。亭亭新妆立,龙驾具曾空。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曝衣遍天下,曳月扬微风。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终。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防身动如律,竭力机杼中。虽无姑舅事,敢昧织作功。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义无弃礼法,恩始夫妇恭。小大有佳期,戒之在至公。方圆苟龃龉,丈夫多英雄。

以牛郎织女为题材的诗歌作品有哪些

3,绝句的诗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杜甫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杜甫
七言绝句    绝句   (南宋)释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南宋)夏元鼎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绝句四首   (唐)杜甫   四首(其一)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四首(其二)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四首(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首(其四)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六言绝句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五言绝句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送崔九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终南望馀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新嫁娘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何满子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渡汉江   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绝句的诗文

4,漂流他乡的老人回到久别的故乡一句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商山早行 唐 温庭筠 【原文】: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作者】:温庭筠 唐 【作者小传】: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注:部分版本为枳花照驿墙,现查大部分教科书已改为“明”:明,使…明艳。这句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注释】: 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注词释义】 征铎:车马旅行时用的响铃。 槲: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枳: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古代道路沿途专供递政府文书的公务人员休息、住宿的地方。 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据考,温庭筠幼时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瓠县(现在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曾自称为杜陵游客。那么,这句里的“杜陵梦”当是思乡之梦。作者曾在此寓居。 凫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天往南飞。 回塘:园而曲折的池塘。 【古诗今译】 征铎鸣响催促旅人起程,刚上路就伤悲离开故乡。鸡鸣声伴有屋顶的残月,足迹已踏乱桥上的新霜。槲树的叶子落满了山路,枳树的白花只点缀驿墙。回想夜来甜蜜的故乡梦,满眼是凫雁散布在池塘。 【赏析】: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进一步分析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若强排硬叠,不论其字面之清浊,音韵之谐舛,而云我能写景用事,岂可哉!”“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吗?“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5,急红楼梦中所有的诗句谁能提供

红楼梦中出现的所有诗句 探春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宝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湘云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菊花诗 忆菊-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种菊-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供菊-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画菊-蘅芜君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簪菊-蕉下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菊梦-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访菊-怡红公子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愁.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对菊-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咏菊-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菊-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菊影-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残菊-蕉下客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 暂时分手莫相思. 大观园题咏 旷性怡情匾额-迎春 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 文章造化匾额-惜春 山水横拖千里外, 楼台高起五云中. 园修日月光辉里, 景夺文章造化功. 凝晖钟瑞匾额薛宝钗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我建议你去书店买一本红楼梦诗词赏析。很有用的,对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也分析的很清楚。
红楼梦诗词曲赋欣赏 石上偈(第一回)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说明]作者虚构空空道人见青埂峰下有一块顽石,上面叙着它被携入红尘后的经历见闻,后面又有一偈,就是这首七言绝句。偈(ji记),佛经中的唱词,也泛指佛家的诗歌。本是音译佛教梵语“偈陀”的略称,意译是“颂”。 自题一绝(第一回)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说明]在小说的缘起中,作者假托这部份的底稿是空空道人从石头上抄来的后经“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 ,题名为《金陵十二钗》,并题了这首绝句。所以这首诗是小说中作者以自己身份来写的唯一的一首诗。 太虚幻境对联(第一回)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说明]甄士隐炎夏伏几盹睡,梦见一僧一道携“通灵宝玉”下凡,上前搭话,请 一见此玉,不及细看,被僧夺回,说是已到幻境。于是看到一座大石牌坊,上有“太虚幻境”四个字,两边就是这副对联。 嘲甄士隐(第一回)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说明]甄士隐抱三岁女儿英莲上街看热闹,遇一僧一道。那僧一见就大哭,要士隐把女儿——所谓“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舍给他。士隐不理睬,那僧就大笑起来,念了这四句诗。 中秋对月有怀口占一律(第一回)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说明]寄居于葫芦庙里的穷儒贾雨村来到甄士隐家,正值甄家有客,候于书房。窗外有个丫环对他看了两眼,雨村以为其有意于他,便自我陶醉起来。中秋晚上,雨村对着月亮,吟了这首五律和下面的一联、一绝。 咏怀一联(第一回)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说明]贾雨村吟罢前诗,“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搔首对天长叹”,接着高吟此联。 对月寓怀口号一绝(第一回)时逢三五便团圞,满把清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说明]雨村吟前联时,值甄士隐走来,邀至家中饮酒赏月。明月当头时,雨村“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号一绝”。士隐听了,以为雨村“必非久居人下者”,便赠以衣服路费,让他赴京应考。“寓怀”,寄托自己的胸怀抱负。“口号”,作诗不起草稿,随口吟诵而成,也可称“口占”。 好了歌(第一回)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说明]甄士隐家破人亡,暮年贫病交迫,光景难熬。一日上街散心,遇一跛足疯道人口念此歌,士隐听了问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 好了歌注(第一回)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说明]甄士隐听了跛道人那番“好便是了,了便是好”的话后,顿时“悟彻”,便对道人说了这首歌,自称替《好了歌》作注解,接着就随疯道人飘然而去。 一局输嬴料不真(第二回)一局输嬴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傍观冷眼人。[说明]各脂本这首诗都在第二回正文的开头,有“诗云”字样,可见是第二回原有的“标题诗”,即针对回目“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题意而做的阐发。 娇杏赞(第二回)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说明]贾雨村考中进士,新任知府,路见当年甄家丫鬟娇杏,讨来作了二房。娇杏一年后生了儿子;再半年,雨村嫡妻病故,她就被扶作正室夫人。作者用这两句话来赞她“命运两济”。 智通寺对联(第二回)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说明]贾雨村中举升官,接着就因贪酷徇私被革职,在林如海家暂充家塾教师。一日外出郊游,见一座破庙宇,额题为“智通寺”,门旁是这副破对联。寺内有一既聋又昏、齿落舌钝的老僧在煮粥。 23楼荣禧堂对联(第三回)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说明]这是荣国府正堂中所挂的乌木联牌上用錾(音赞)金字镶出来的对联,题明是东安郡王的手书,为林黛玉初入贾府时所见。 西江月·嘲贾宝玉二首(第三回)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说明]林黛玉初见贾宝玉,作者对宝玉的外貌作了一番描绘,接着说:“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的极确。”就是这二首。 赞林黛玉(第三回)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说明]这段赞文也见于宝、黛初次会面时。 26楼捐躯报国恩(第四回)捐躯报国恩,未报身忧在。眼底物多情,君恩或可待。[说明]这是第四回正文开头的题诗,见于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红楼梦稿》及列藏本,当是曹雪芹所作。此诗不但程高本没有,也未见诸其他脂评本,故也有人疑其为评诗。吴世昌主张它是原有的,认为“也许是因为它讽刺太辛辣而被删去。原诗讥贾雨村,但可作为一般封建官僚的写照”。同时,他还认为这也可以证明,“大体上没有脂评的《红楼梦稿》所据的底本是脂本系统中最早的抄本之一,而且还保存了雪芹旧稿的一些痕迹,实在应该算作脂本中一个极重要的正文本,是研究《红楼梦》成书过程的重要资料。”(《〈红楼梦稿〉的成分及其年代》,载《图书馆》一九六三年第四期) 护官符(第四回)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说明]薛蟠强抢民女,打死了人。贾雨村从一张“护官符”中得知事关四大家族,便徇情枉法,乱判此案。作者借门子之口解说“护官符”的含义道:如今凡作地方官的都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势极富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也难保呢!——所以叫作“护官符”。“护官符”是从“护身符”一词化出的新名词,这从同时人脂砚斋评语“三字从来末见,奇之至”(甲戍本)可证。它可能是某个愤恨官场黑暗现状的人私下所说的讥语,被曹雪芹闻知后大胆写入作品,或者竟是作者自己的创造。 春困葳蕤拥绣衾(第五回)春困葳蕤拥绣衾,恍随仙子别红尘。问谁幻入华胥境,千古风流造孽人。[说明]此诗见于戚序本蒙府本、梦稿本第五回正文的开头,有“题曰”字样,当是曹雪芹所作的标题诗,为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而作。 宁府上房对联(第五回)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明]贾宝玉随贾母等至宁府赏梅,倦怠欲睡中觉,侄媳秦可卿先领他到上房内间,宝玉见室中挂着一幅《燃藜图》,“心中便有些不快”,又见了这一副对联,“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 秦氏卧房宋学士秦太虚所书对联(第五回)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说明]这一联是宝玉到秦氏房中所见,对联在明代画家唐伯虎(寅)画的《海棠春睡图》(画杨贵妃醉态)的两旁。秦观(一○四九—一一○○年),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太学博士及国史院编修官,是“苏(轼)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诗词多写男女情爱,风格纤弱靡丽。他虽创制过“海棠春”词调(因词中有“试问海棠花,昨夜开多少”句,故名),但这副假托他手迹的对联只是小说作者学得很象的拟作,并不出自他的《淮海集》。

文章TAG:刘凤  香堂  诗集  刘凤苞晚香堂诗集赋集  言春  诗词  一首  赐教  
下一篇